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产品与服务

乐鱼官网

乐鱼体育app

联系我们

产品中心

乐鱼体育APP全站下载

网站地图

综合包装

沉浸式展览、用耳朵听展览……方式正悄然改变

时间: 2024-03-29 15:28:51 |   作者: 综合包装

  沉浸式展览、互动展览、用耳朵听展览……人们发现,展览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以前,文物和艺术品被陈列在展柜中供人观看;如今,在策展人的创新设计下,观众与展览和展品发生更多互动,观展体验丰富许多。未来,通过运用数字技术,拥有更强互动性的展览将与教育和生活结合得更加紧密。

  沉浸式展览、互动展览、用耳朵听展览……人们发现,展览正在悄然发生改变。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让展览不仅注重物的展出,也更看重人的体验。

  海报、装饰板、装饰资料及人物画集、摄影、书籍插图、油画作品……244件珍贵展品展现的,是以穆夏为代表的欧洲新艺术运动风貌。从去年10月到12月,国家大剧院推出的“穆夏——新艺术运动先锋”特展吸引了众多观众,售出门票3万余张。由于观展人数众多,国家大剧院首次开放展览夜场,以缓解人流压力。

  穆夏展项目组成员、国家大剧院艺术品部策展人李默介绍,他们为展览花费了两年多时间:展墙主色调是从穆夏作品中提取出的蓝绿色;海报部分的展墙采用幕布拉开的呈现形式,使剧院海报作品更具舞台感;展厅内放置等比例缩小的圣维特大教堂中穆夏创作的彩色玻璃窗画,既让展览更有氛围,也成为打卡拍照的景点;在油画展区部分,一些作品还被制作成圆形灯箱装置。

  为了帮助观众理解穆夏的作品,策展团队专门制作了国内首部详细地理解阅读穆夏生平经历的宣传片。团队人员多次赴捷克实地取景拍摄,并参考珍贵的纪录片、照片等文献资料,精心编辑,最终形成了15分钟的宣传片,在展厅中央视频区域循环播放。

  如今,策展正在发挥愈发重要的作用。国家博物馆策展工作部副主任、研究馆员赵永今年主要负责两个展览,一个是“归来——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展”,另一个是“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如何让观众更好地感受展览传递的内涵,是策展团队一直在考虑的问题。

  赵永说,近年来,随着观众对展览的兴趣慢慢的变大、要求逐步的提升,博物馆也随之增加展览数量、提升展览品质。比如,国博的展览体系既需要基本陈列,用文物全面展示中国文明史,也需要举办各种专题展览,深化和拓展基本陈列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博物馆还要举办题材多样、紧跟时代、观众喜闻乐见的临时展览,以满足多种观众的需求。

  在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主办的“归来——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展”中,700多件文物成为关注焦点。双透明的玻璃柜内,陶器纹饰精美多样,红陶骆驼、红陶马栩栩如生,彩绘人物俑笑容可掬……这批主要是来自我国甘肃、陕西、四川、山西、河南和江苏等地的出土与传世文物,时代跨度从新石器时代至民国时期,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赵永介绍,因为文物数量大、筹备时间短,“归来”展创新展览方式,首次运用“仓储式”展陈方式集中展示,将796件文物全部在同一空间内展示。在形式设计上,以四墙为展板,中心展柜形成一个围合的“院落空间”,创造出“家”的结构,也规划出观众的参观路线。

  创新,是策展的关键词。从收藏、摆设,到简单的装饰美化,再到运用现代化多学科技术手法与表现形式,展览展陈手法也随时代不断改善。

  “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是国博第一次举办以甲骨文为展陈内容的文化展,也是国博馆藏甲骨的第一次大规模展示。展览通过近190件甲骨、青铜、玉石、书籍实物构成的叙事链条,共同讲述那段甲骨被发现与发掘的过往,重温甲骨文背后的商周文明。甲骨本身比较小且易碎,上面的文字晦涩难懂,为了丰富展览内容、吸引观众参观,展览穿插了辅助展项和互动装置。

  为加深观众印象,重要展览也纷纷推出文创产品。穆夏展开展期间,国家大剧院同步推出了一系列以穆夏经典作品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包括日用品系列、文具系列以及时尚装饰必备的飘带、丝质方巾等展览衍生品。同时,国家大剧院内的咖啡厅还推出“穆夏”拉花咖啡。这些文创产品从穆夏作品中提取东方艺术与新艺术风格等美学元素,为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观展体验。

  赵永说,以前的展览更多发挥教育功能,较少考虑观众的需求和感受。现在观众会更多参与到展览中来,对展览内容提出更高要求,比如环境、灯光,甚至说明牌的位置等细节。此外,辅助展品、多媒体互动装置的有效运用,也吸引不少观众。

  更多的创新还在继续。在1500平方米的超大体验空间里,沉浸式体验将技术与艺术作品结合,重建了梵高的艺术作品。去年国博举办的“心灵的畅想——梵高艺术沉浸式体验”,创新展览形式,通过灯光、音乐、沉浸式影像、VR交互体验、投射映像等技术方法,让观众体验艺术的魅力。展览期间,参观者达97000人次。

  作为英国艺术家大卫·霍克尼在中国首个大型展览,由木木美术馆与英国泰特联合主办的“大水花”展览吸引了众多观众。展览回顾了霍克尼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艺术生涯。百余件展品不局限于油画、版画和素描,还包括近年来他感兴趣的摄影、数字技术等新媒介。正如展览前言中写:“我们将看到一路以来霍克尼是如何踏过无数的小径,探询着观看和再现的本质。”木木艺术社区的建筑都成为展区,较大的展览空间让观众充满探索的乐趣。策展团队还根据展出艺术作品,为各年龄层人群有明确的目的性地设计不同系列艺术主题课程。观众可通过闲暇的周末时间学习艺术知识,并尝试创作属于自身个人的艺术作品。

  展览与教育和生活的结合日益紧密。“国家大剧院穆夏展 X 耳朵里的博物馆”已经上线,为满足全家观展、互不干扰的需求,本次展览特地推出成人版与儿童版两款语音导览。赵永说,展览正逐步摆脱“珍宝展”的套路,观众与展览之间的互动愈加频繁,展览内容和形式日益多样化,展览质量也慢慢变得高。

  李默认为,随着艺术和生活的关系慢慢的接近,大众对日常审美的要求逐渐提高。展览不仅出现在美术馆、博物馆和画廊等场所,很多商场也会举办小型展览,艺术类展览逐渐浸入到我们正常的生活的多个场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新技术方法赋予了艺术家新的表达方式,展览更看重激发观众多重感官与沉浸式体验。未来,一部分展览会保持传统的审美观念,而更多可能会走向科技化,通过与观众的交流互动,提供更多新鲜的观展方式,增进观众的观展体验。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年2月28日,新疆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延绵群山上,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相辉映,极目远望、蔚为壮观。

  2023年11月13日,国内首座港口商品车智能立体车库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车库占地13000平方米,可容纳商品车3000余辆,较平面堆存能力提升3倍以上,可完成智能理货、智能调度、智能转运。

  日前,姚庄镇沉香村生态农场近千亩橘子园已硕果累累。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优势,以柑橘产业、乡村景观资源、亲子旅游市场为基础,与横向的艺术产业、旅游产业相融合,在农民增收、乡风涵养等方面均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共富新路径。

  2023年11月7日,江西省高安市一家机械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车间赶制工业接头等产品。该公司2022年被工信部列为第三批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其研发的新型无滴漏干式软管接头组件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