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产品与服务

乐鱼官网

乐鱼体育app

联系我们

产品中心

乐鱼体育APP全站下载

网站地图

产品中心

记者调查丨“鲍鱼粽”“人参粽”一盒逼近千元 高端酒店成“天价粽子”重灾区

时间: 2024-04-22 03:40:12 |   作者: 产品中心

  央广网北京6月21日消息(记者 庞婷)端午节临近,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食之一的粽子,迎来了消费“黄金期”。央广网记者通过走访北京多家商超和高端酒店发现,市场上不乏“人参粽”“鲍鱼粽”“海参粽”等“天价粽子”出现。这些选用昂贵馅料,辅以奢华包装的粽子大多出现在电子商务平台,而一些线下高端酒店则以限量定制为规则,销售精品礼盒,售价高达近700元。

  记者在部分电子商务平台搜索发现,部分热销的粽子礼盒售价均在500元左右,一家食品网店的粽子礼盒标价更是高达820元,而其中只有12个粽子。该网络店铺客服人员向记者介绍,礼盒中包含海参粽子、鲍鱼粽子、人参粽子、燕窝粽子各3个,折合为单个粽子68元。而另一款有8个同款粽子的礼盒,售价为468元,记者询问两者区别,客服人员表示“两款礼盒包装不同,粽子个数不同”。

  除了加入人参、鲍鱼等昂贵食材,将粽子价格抬高外,过度包装和捆绑销售也是礼盒粽子存在的普遍问题。

  在另一家食品网店,记者看到一款名为“春华”的粽子礼盒中,包含2个粽子和4个糕点,售价470元。在该商品的详情页面,首先对礼盒包装做了详细的介绍:“轻奢皮革,霸气侧漏”“国际范儿设计,送礼够体面”“精致椭圆形双层提盒”“中国风皮革压花,高雅精致”……

  而该店铺另一款包装简单,无其他捆绑产品的粽子礼盒售价为149元,包含17个粽子。

  上述现象在线下商超则鲜少出现。记者走访盒马鲜生、物美等线下商超,看到粽子礼盒售价大多在百元内,一般为60-90元,散装粽子单个售价在3-10元。

  6月21日,记者来到北京石景山区一家五星级酒店看到,在酒店一楼大堂右侧餐厅入口处,一张桌子上整齐摆放着几盒包装精美的粽子礼盒,将印有绿金相交线条的绸布打开,墨绿色的礼盒跃然眼前,盒子上印着一条金色的龙,写着“万事出粽”的主题名。酒店销售人员介绍,礼盒中一共有两个肉粽,单个重量为1斤,售价为369元,购买2盒可打8.5折,购买10盒以上打7折。目前,只剩20余盒还未售卖。

  “这个粽子是我们集团做的,一般都是卖给大型的集团或客户,他们一买就是好几百盒,一般客户购买礼盒需要提前预订。”销售人员和记者说,“过节前一个半月开始预售,客户提前半个月到一个月可以拿现货。越临近端午节,我们的货越少。端午节前一天,一般就全部售罄了。”

  记者在一款社交软件上搜索到,朝阳区一家五星级酒店推出的高端粽子礼盒受到不少网友追捧,有网友在购买者评论区询问怎么样来购买,得到的回复均为“已售罄”。记者翻看多条笔记发现,评论区有疑似“黄牛”在倒卖酒店粽子礼盒。

  随后,记者前往这家酒店调查,发现酒店并无粽子礼盒等产品展出,记者向工作人员询问得知,早在6月初,这款粽子礼盒已经全部售罄。这款粽子礼盒有2个粽子,每个重200克,分为黑松露和牛海参粽及伊比利亚黑毛猪肉鲍鱼粽口味,官方售价为688元。“这款粽子礼盒卖得很火爆,6月初就售罄了,我们每年都是限量生产,需要至少提前一个半月预订。”

  “现在买粽子礼盒的一般都是为了送客户,礼盒数量有限,比较抢手,临近端午节很多商家都没货了,至少需要提前一周开始预订。”长期从事商务运营岗位的郭女士说。

  就端午节粽子过度包装,以“天价”售卖等行为是否构成违法,记者联系了北京京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崔姝淼和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宝莲两位律师,她们和记者说,“天价”是指价格高高在上,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相违背。粽子作为食品,采用高昂的食材、奢华的包装以及与其他价格不菲的产品混卖等行为属于违规行为。

  去年8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中规定,过度包装的粽子、月饼等属于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商品,依据相关规定,可没收生产商、销售商的产品和违法来得到的,限期召回、销毁,并按照货值处以10%至20%的罚款;导致非常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法律来追究刑事责任。

  同一款粽子在不同平台的售价不同、不明码标价以及哄抬粽子礼盒的行为则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41、42条,经营者因价格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致使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多付价款的,应当退还多付部分,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相应的责任;经营者违反明码标价规定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来得到的,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要彻底禁绝节日食品过度包装等问题,需要监管部门严格执法,推动标准落地。同时,要强化日常监管,依法严查严处食品过度包装行为,及时曝光典型案例。只有‘强监管’,才能倒逼企业主动遵守‘国标’,生产、销售合规商品。”李宝莲表示。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福利研究中心主任梅志罡认为,“天价粽子”难以完全遏制的问题大多有四个方面。一是社会中确有消费“天价粽子”的市场存在,随着时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一部分高端消费者,有能力也更倾向于消费高端产品,这就给“鲍鱼粽”“燕窝粽”“人参粽”等价格昂贵的粽子提供了消费市场。其次,这一现象也跟社会中存在的不良攀比风气有关,一部分人通过送礼价值大小进行攀比,对消费“天价粽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三,是跟消费渠道的隐蔽性有关,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更多是对线下市场进行监管,因此线下市场相对来说更加规范,但由于线上市场的隐蔽性,所谓的会员制、高端定制等做法某些特定的程度上逃避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第四,“天价粽子”屡禁不止与社会中屡禁不止的受贿、行贿行为相关。

  如何最大限度地遏制“天价”食品的出现?梅志罡认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加强线上线下的双重监管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市场源于需求,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查清购买、销售、接受“天价”食品的链条,严肃查处、公开通报,形成震慑,严厉打击送礼拉关系的不良风气,让“天价”食品失去市场需求。同时,还应加大对广大群众的观念引导,让大家回归到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中重情义的正确价值观中,让人情往来回归到真情真意上。

  要彻底禁绝节日食品过度包装等问题,需要监管部门严格执法,推动标准落地。同时,要强化日常监管,依法严查严处食品过度包装行为,及时曝光典型案例。只有强监管,才能倒逼企业主动遵守“国标”,生产、销售合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