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产品与服务

乐鱼官网

乐鱼体育app

联系我们

产品中心

乐鱼体育APP全站下载

网站地图

产品中心

精心呵护城镇“微细胞”

时间: 2024-06-10 20:17:39 |   作者: 产品中心

  年前,光明日报、光明网一则消息《苏州姑苏区全力帮扶民生小店》,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所以如此,是因为它触动了读者的心弦。小而言之,早点铺、洗衣房、修鞋摊、理发店……是保障城镇正常运作不可或缺的“微细胞”。吃盘炒肝、做个发型、买块接线板、修条拉链,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哪一件能离开小商小铺?

  大而言之,它们是守护人心的防波堤,是共克时艰的承重墙。有了它们,万万千千就业者才有活干,一个一个家庭才有欢声笑语。

  正所谓:小铺虽小,牵百家情愫,联经济发展,关党群关系,涉社会稳定。呵护好这些“微细胞”,是“六稳”“六保”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任何一个人都责无旁贷!

  从2022年1月7日起,光明日报、光明网开设《精心呵护城镇“微细胞”》专栏,走近小店小铺的经营者,用最小的切口,为业主的心愿拨捻,为居民的便利鼓呼,为社会的支持点赞!

  “小崔,车来了,可以上货了!”“老板!给我来5斤陇椒!”一大早,青海西宁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摊主崔高盼一边安排蔬菜装车,一边操着安徽口音与客户讲价。

  没想到,有客人来退货。“西红柿有破损,退钱!”对方满脸怒意。小崔撂下手中的活,赶忙道歉:“商品出了问题,破损部分我们赔!”

  “不行,要全赔!”客户态度强硬,小崔犯了难——对于小本经营的他,上百斤的西红柿可不是小数,怎么办?

  僵持不下,市场管理人员来了,把俩人请到去年成立的“客商心语”纠纷调解室。几分钟后,调解员赶到,三言两语,就让双方各退一步,小崔承担了损坏部分并补偿了60块钱,一场小纠纷圆满化解。

  小崔的生意一直不错,可是一到年底,他就着急上火,到处要账,要不来账。“有些客户通过电话下单,没留下字据,说不认账就不认了!”小崔一算差不少钱。两个月前,他来到调解室,向常驻律师马博求助。

  “口头协议同样具有法律效应。”马律师现场支招。有了“法律顾问”帮忙,小崔要账时底气更足了。今年春节前,他要回拖欠的货款七八万元。

  “这样的难题,不止我一家。”趁着大家不忙的时候,调解室开起了“法律微课堂”——提供解决欠账办法,小崔直言很管用,“合同怎么签?欠条怎样打?我也会用法律维权了,最近我家的欠账少了一大半!”

  两个多月来,我们的记者走进城镇的角角落落,近距离观察社会各界对这些“微细胞”的态度和做法。大家欣喜地看到,无论是东南沿海还是西北边陲,无不向“微细胞”伸出援手。这些帮扶,带来了浓浓的人情味和满满的正能量,让“微细胞”渡过难关,让城镇烟火气氤氲。

  目前,我国有1亿个体工商户,带动了3亿人就业,其中,小店小铺是与民生关系最密切的部分。我们大家都希望,各地把“精心呵护城镇‘微细胞’”变成基层治理的常态化举措,做细、做精、做实,把“六稳”“六保”工作扎扎实实落在实处,让市井小巷烟火气常在,让百姓生活永远方便舒心。

  宁夏银川,暖阳初上。金凤区满瑞巷的,80后女店主全淑贤,早上刚打开门,包还没放下,就接到一个电话。“小全,有个美发的培训机会,我推荐你参加!”电话那头,当地技能培训学校的校长关赟说。“行呢,您把信息发给我!”全淑贤爽利答应。

  “刚开门,就来好事。你看,我家店面不大,可操心的人还真不少。只要有外出培训学习和技能比赛的机会,学校总想起我。”全淑贤说,“前两年,有全国技能大赛,关校长请我‘出马’,我一路过关斩将,拿了三等奖,争了光,顺便给小店做了回‘广告’。”

  要说早些年,全淑贤可不这么自信。刚进城时,一没手艺二没本钱,只好四处打零工。一次走在街上,正碰见有人发放金凤区免费技能培训的宣传页,“我立马报了名,就学美容美发!”没出一个月,全淑贤真就拿到了美容师初级证。

  全淑贤想着,有了手艺,能做个小老板,与“美”字沾边,想想都美气!但实施起来,并不简单。“那时候没经验,也不知道咋办。培训结束后,听说有创业意愿,区里的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就帮我出主意,还联系上街道,找了个小铺面。我发现手上钱不够,他们又联系妇女创业贷款,申请下8万元……小店终于开起来了。”

  前不久,全淑贤又开了第二家美发小店。“生意好,就盘算再开一家店,但又觉得房租高,算来算去,下不了决心。后来听说金凤区正在打造邻里中心和谐社区,政府能够给大家提供场地,口碑好的民生小店免费入驻,我家合乎条件,在这里开店,一年能省两三万元房租呢!”

  “技能培训学校一直把我这里当实习站。这不,关校长说最近给我送俩新徒弟来!”全淑贤笑道。

  “老大,进货回来了?”四五个村民围拢过来。举起手机,一边拍视频,一边打招呼:“哦,亲人们,货到喽!帮把手哈。”

  “大家都叫我‘老大’!处得和亲戚一样。”说。在这群山褶皱里的西藏朗县登木村,人缘好,小店生意也不错。

  2002年,从老家甘肃天水来到西藏,兜兜转转摆地摊。见这里老乡待人和气,便拿出积蓄,借了些钱,开了这家小店。“房东租给我两间店面,每月才1000元,没把我当外地人,一直没涨过房租!”

  开小店,确实离不开这些藏族“亲戚”。一个多月前,他想回2000多公里外的老家过春节,可小店又不能关门。正发愁,好友旦增罗布自告奋勇帮他照看。“我不在时,乡里的干部们比我还操心,隔三岔五来店里转转,给罗布‘培训’,手把手教算账,还提醒他及时补货。”大伙儿的热心帮忙,让很感动。

  2020年闹疫情,正赶上他回家探亲。“乡里给我打了几个电话,听说我亏着钱,工作人员来协调,减免了两个月房租,他们又赶到县商务局,往返上百公里,帮我申请市场监测统计补贴。我每月报一回店里的物资和经营数据,每年就能拿到5000元补贴,今年还照给!”

  看见小店门口金灿灿的新牌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商铺”,村民吾金一脸羡慕:“老大,听说你最近得奖了,呀咕嘟(好)!小店获奖,村里还是头一回呢。”

  “你知道,咱这海拔3700米,又偏远,进货价格高。我就自己开车,每周去进货,蔬菜、水果、饮料……来回十几个小时,成本低了,售价便宜,这包甜茶粉卖10块钱,比县里还便宜。”边整理商品边和记者聊天。

  “这是我外婆家的‘特产’,自己种的青菜和萝卜。”水灵灵的蔬菜照片,李强一发到朋友圈,就引来一阵“点赞”。这是他家面馆的新食材。

  “开面馆,以前没想过!我是地道的重庆人,在外务工,前些年手受伤,回到老家璧山区璧泉街道。”闲不住的李强心里琢磨,生活要稳定下来。创业!可,钱呢?地方呢?没有门路。

  “别恼火!开面馆,好像璧山区就业人才中心有政策。”朋友的话李强记在了心里。他直奔大厅找工作人员咨询,“对方告诉我,能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利息政府补贴,还帮我搞清楚办事流程”。

  真有这样的好事?李强夹着材料,将信将疑地来到街道社保所,交了申请,走了流程。只过四五天,10万元进入他银行卡里。

  启动资金有了,他又不敢“启动”。没做过餐饮的他,如何选“好口岸”?实在发愁!掏出手机,问问吧,他又联系就业人才中心。不到两天,那头回复——已经“物色”好门面,一道去看看。

  “门面就在福顺大道上。”李强看了铺面,不到40平方米,临街,附近还有小区、公司和工厂,人流量大,租金公道,“比想象的条件还好喽!”

  有人问他,为啥子那么幸运?“刚开始我还纳闷,是不是凑巧遇到了热心的工作人员?”后来李强一打听,可没那么简单!原来璧山近年来购买第三方服务,给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提供服务——免费选址、租店、招工……一来二去,李强就与工作人员成了朋友,有问题就找他们。

  “对重庆人来说,‘吃小面是享受生活’,对我来说,‘做小面过上好生活’。”守着小面馆的日子,李强感觉“巴适”得很!

  “没想到,小巷子里还有这么典雅的店铺。”微风细雨中,走进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丰盈西里的游客,像撞进了“桃花源”,止不住拿起手机扫扫拍拍,开心坏了。

  80后店主龙胜的中式烘焙小店,就坐落在这条贴着长沙市中心的小巷子里,麻石路、粉黛墙,热闹却不喧嚣。寻得这条小巷的游客走进其中,在店里坐得满满当当,一份“烟墨”、一口“窃秋”,尝着中国味,偷得半日闲。

  都说酒香也怕巷子深,烘焙的香气引得来这么多顾客?“社区里的工作人员个个都是引流高手,一个个活动把巷子带出了‘圈’。”龙胜说,“元宵节那天,社区联动我们出灯谜,答对谜题的游客可以来我们店铺领小汤圆和甜品,你看,一周前的新面孔几天就成了老面孔。”

  龙胜掰着指头数,夏日集市、地图打卡……不仅所有活动物料都由社区来出,仿古的活动风格也和店铺的定位相契合,“上次搞集市活动,我们店铺推出了长沙回味伴手礼,短短几个小时就赚了上千元。”

  老街巷“火”了,可烦心事也来了。龙胜发现,巷里的休息座椅不够用了,人流里的垃圾车也略显“尴尬”。“社区的效率可真高,反映问题当天,垃圾车就挪了位置,节才刚过完,加装的椅子和路牌就‘上线’了。”龙胜说,“想不到我的店铺是由仓库改造而成的吧,前前后后社区协调我和房东沟通了十几次。”

  开店之后,龙胜发现店铺旁的一块墙壁很适合墙绘,便想打造成一面手绘墙,社区立马支持,还贡献了好点子。“社区书记唐可说,墙绘体现老长沙味,打卡游客肯定多。墙绘上‘手摘星辰’这四个字,也是社区想出来的。”

  店铺成了巷子里的网红店,龙胜开始盘算新的计划。这一阵,在小巷里,他张罗的书店,月底就要开业了。他眼里放光:“开书店是我的梦想,我的店与社区合作,社区帮忙找的地方,不仅不要转让费,还有房租减免,我还顾虑啥,追梦就完事了。”

  时近晌午,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的行政街上,陈大妈推着自行车迎着王泽满走过来,嘴里一迭声地说:“王师傅,出门办事,这后车胎又没气了!”

  这位修车老行家,干了22个年头了。这条街,熟悉!不少地儿都曾是他的“流动据点”。用熟人陈大妈的话讲:“修车、打气、配个钥匙这种事儿,平时谁挂在心上啊?可要赶上车扎了胎撒了气、拉链坏了啥的,你还真没辙。有了‘小蓝棚’,好!”

  说起“小蓝棚”,王泽满打开了话匣子。去年,奎文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的董海洋找到他说,区里正在搞一个固定的小摊点经营区,问他要不要报个名,“当然报啊!咱想有个固定的点,都想了多少年了!以前在这条街上到处摆摊,不固定,老顾客找我也很不方便,遇上大风雨雪天气,更是收摊不能干。有个固定摊点儿,睡觉都踏实!”王泽满回答。

  王泽满第一批进入固定经营区。“生意慢慢的变好!咱小修车摊也联了网,通过公众号、小程序,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个点,顾客比以前多不少哇。”王泽满指了指旁边说,“以前经常一起扎堆干活的钥匙摊儿老刘也进来了。听说一起进来的,有60多个摊点。”

  不远处的刘祥昌笑着说:“去年,政府为我们发了蓝色遮阳棚、工作服、坐凳,遮阳伞一支起来,周围人就都管这片服务摊儿叫‘小蓝棚’了。这不,前段时间降温了,又发了挡风围布。坐在里面修理,暖和不少!”

  “搭建‘小蓝棚’可离不开大伙儿帮忙!”王泽满边打气边说,“文明服务志愿者、城管执法人员、环卫园林工人、街道社区干部都参与了进来,他们帮着拆装遮阳棚、遮阳伞,清扫摊前卫生,‘小蓝棚’温暖了我们的心,也让周边街坊更便利。”

  “大妈,中午可别忘了来我家吃元宵,说好了啊!”元宵节一早,梦梦就给老顾客尚大妈打电话。“闺女,一定去!有空给家里送一袋米,老样子!”

  在河南开封新区四大街上,34岁的杨梦梦开了家小超市。她撂下电话,抱一袋大米,拧开电动车,一口气上三楼。尚大妈开门笑着说:“恁这个妮,嘴甜腿勤!”

  “别看我生意怪好,前几年,可不得劲!”从老家一头“闯进”古城开封,梦梦与朋友合伙开了理发店。刚有起色,没承想,好友家中变故,干不下去了,“幸好有咱社区,帮我一把!”

  “附近正好缺一个小超市,能给老人们配送的那种,你可有兴趣?”社区干部王革胜找到她。梦梦一个劲地点头:“只要有生意,我能干!包送货上门!”

  见她铁了心,老王收集新区优惠政策。梦梦没想到:“几天后,证照就下来了。不仅免税,社区还帮着争取,小店成了福利扶持项目,得到五万元支持。”

  去年开张第一天,梦梦美滋滋的,一算盈利有二百多元。可热乎劲都没过,客流就急转直下。她急得直跳脚,咋弄?她直奔社区,让大家帮忙拿拿主意。志愿者赵则营是个热心肠:“俺也不懂,别作难了!我找个帮手来‘把把脉’。”

  老赵拉来干超市的朋友,对方一语道破:“没有差异化!试试进一些有机食品、蔬菜,这附近没,不用太全,小而精就中。”

  路子又咋找?梦梦发愁了。拿着电话本,老赵又联系上区商务局,负责人赵毓娴说:“巧了,正要推广有机菜呢,俺们来牵线!”

  “找到门路,我一家家对接,不少厂家同意‘代销’,不用小店压资金。你瞅!我家有机产品达到20多种哩。”梦梦包送货上门,特色带来起色,仅有机菜每天就能卖上四五百元。

  “这不,刚开年,他们又帮我联系上‘有机协会’,产品可多,俺都挑花眼了!”梦梦给尚大妈盛了一碗汤圆说,“大家帮我圆小店梦,有奔头,真得劲儿!”

  “张永岭,该打第三针了,哪天有空,我们约好车,直接送到社区医院。”午饭刚过,青岛李村大集农贸市场管理所副所长王清明,来到张永岭的香油店,上门督促他打疫苗。老张回应:“免费接送,那敢情好!这几天都没问题!”

  “现在大家安心在这里做生意,多亏了工作人员的照顾。”70岁的老张开店多年,特别是有疫情的这两年,他感觉服务变得格外暖心——工作人员定时给摊位消毒、每隔14天组织全员核酸检验测试,还为困难户发动捐款……

  “疫情期间,我没听说有一家退租的。”老张介绍,李村大集共有六百多个固定摊位。“俺家左边卖大米的,右边卖玉米的,都是多年‘邻居’。大家伙儿为啥不退租?算算账就明白了。”

  老张儿子张士心翻出个小账本,搬个板凳坐下,给记者细算起来:“俺家的香油铺子108平方米,一年租金6.2万元,政府给免了7个半月的租金,省了38750元;电费从最初的1.4元/度降到1元/度,疫情期间又降到了0.82元/度,两年也省了4000多元。这样算下来,租金比周边商铺低了30%。”

  “这不,香油坊生意更好了,与年前一样,半天就能卖300多斤。”老张插话说。

  一旁边的王清明和记者说,这两年仅租金政府就少收了600多万元,换来的是几百个小商户的正常运营,还有每天5万到10万人次的客流量。稳住了“人气”,就拢住了这个百年大集的“烟火气”,也让老百姓得到了更多实惠……

  正聊着,有顾客来到摊前:“老张,这月油涨价没?”“没涨!老价,25块一斤。”张永岭笑着应答。

  周六午饭后,坐到南长街的布兰兔咖啡店,泡一壶朗姆果茶,在暖洋里消磨一下午,是90后张语玲一周最惬意的时光。

  “这么多年,这家店和这条街一直都在,就像身边的一位老朋友。”张语玲说。南长街上的每家小店铺,都潜藏着巨大的魅力,温暖又贴心。

  南长街素有“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之誉。它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高楼林立的繁华中心地带,傍着狭窄悠长的古运河,周围一片粉墙黛瓦的江南特色民居。古街上约有230家商户,博物馆、咖啡店、老字号、餐酒吧等一应俱全。传统与时尚叠加的业态,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2020年疫情来袭,店铺的生意下降了40%左右。”南长街布兰兔咖啡店老板金松和记者说。梁溪区有关部门及时为商户减免租金,60多平方米的咖啡店,被减免了1.5个月的租金,共计2万元。“真有雪中送炭的感觉。”金松说。据悉,整条街光租金减免和房租补贴就花了475万元。

  减租是“基本服务”,如何为商户营造氛围、形成导流是关键。梁溪区精心培育“今夜‘梁’宵”夜间经济品牌,多次挨家挨户上门排摸后,在“梁溪发布”微信公众号上分门别类、精准推荐南长街上的各类商户。金松的咖啡店多次得到推荐,通过导流,积累了5000多个客户,成为咖啡店稳定的客源。

  在浙江金华兰溪老城和平路的美食街,过了饭点,“彩芬牛肉面店”的食客依然络绎不绝。

  “老板娘,来一碗面,我是美食地图导航过来的。”从外地回老家过年的小李,翻看着手机走进了店。

  热锅淋油,牛肉丝猛火煸炒,抓上番茄和雪菜,浇入开水……一碗香喷喷的兰溪牛肉面放在了小李面前。

  前两年,彩芬家面馆搬迁,匆匆忙忙收拾开张,却犯了愁,“换了地方,老顾客少了,生意变得不温不火。”不久,兰溪市美食发展中心主动找上门,工作人员叶晓告诉她,“政府有扶持政策,给小店免费装修,不用掏钱。”

  “扶持有兰溪特色的小店,你家合乎条件!”叶晓说,我们都来悄悄地“试吃”评估几次了。

  前段时间,新招牌换上了,彩芬越看越欢喜,“等过完年,再搞装修、改厨房、换餐具……验收完,3万元奖补就能打到账上。”

  彩芬指着店里金灿灿的奖牌说:“前些日子,我参加了美食发展中心的争霸赛,还拿到3000元奖金呢!”这还不算,更让她高兴的是,她家和一百多家特色小吃店,都被编入“兰溪美食地图”,打开手机便发现,获奖的小店排在前面!

  “生意明显好了!不少人照着地图,专门找过来吃面。”彩芬说,以前她家一天卖七八十碗面,现在多时卖两三百碗,夫妻俩忙得不得了。

  夜色渐浓,位于豫东小城项城东大街的一家馍店门口,又像往常一样排起了长队。

  “嚯,馍可以出笼了!”31岁的郭书岭朝着媳妇裴新起喊了一声后,关掉蒸汽阀门,拿起一小方凳,放在2米多高的蒸笼前。

  一抬脚,一上蹿,1米83大个子稳稳地站在了凳子上。他架起双臂,揭下笼屉盖,一股热气升腾起来。瞬间,七八平方米的小店里馍香飘散。很快,一笼笼热气腾腾的白馍便销售一空。

  前几年,这对河南南阳90后小夫妻,背着七八万元的外债,带着父母和2岁女儿来到这里。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生意不好做。“社区派人上门服务,为俺跑腿办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健康证,免除了卫生费,还对我的灶台做改造。”郭书岭的大嗓门中溢满感激之情。

  去年夏天,一场倾盆大雨造成街道严重积水,馍店门口眼看着就被雨水倒灌,市里组织的抢险救援队逐个清理沿街门店,堆高沙袋,疏通管网,小店才得以安然无恙。“看着大家脸上的雨水和汗水,怪心疼哩!”郭书岭朴实的话语充满敬意。

  “疫情期间,我们对所有沿街小店店员测量体温,普及防疫知识,并在每个小店门口新画了一米线,提供消杀用品,添设灭蚊灯、防蚊门帘等卫生设施,让民生小店显得更温馨。”水寨街道党工委书记任梅说。

  日复一日,寒来暑往。郭书岭夫妻见天凌晨三四点起床,和面、加酵、醒发、上笼……日子虽辛劳却充实。

  靠着诚信经营,夫妻俩不但还完了外债,还新添了两个宝宝,并在老家翻修了新房。上个月,一家超市老板找上门,定下一笔大单——日供两千个馒头,作为“超市专供”。

  新年的阳光,将“共赢粮油调料”的招牌照得格外闪亮。春节临近,年味渐浓,小老板王璐荣喜笑颜开地忙活着。 “老板娘,来半斤花椒。” “好嘞!” 王璐荣伸手一抓,不多不少,正好半斤。客人“哎哟”一声翘起大姆指。 “一搭手,就知道孬好;抓一把,就知道轻重,分毫不差。”王璐荣的绝活让人惊叹。

  “共赢粮油调料”店铺位于郑州市经八路农贸市场,从2007年起,王璐荣就和家人在一起守着这家小店,守出属于他们的小幸福,日子平凡却总给她无数感动。来郑州前,王璐荣和老公是地道的庄稼人。抱着闯一闯的念头,来到了郑州。两口子看中的地方是郑州市经八路农贸市场。俗话说“头三脚难踢”,在政府帮助下,“踢”得还算顺畅:又是发放低息贷款、又是协调找店面、又是协调子女入学……年底一算账,净赚5万元。靠着这间“杂货铺”,王璐荣一家在郑州扎下根儿。

  天有不测风云。2021年7月20日,特大暴雨突袭郑州,“粮油西施”差点遭遇灭顶之灾。“当时我的店铺里都是水!”虽时隔半年,王璐荣仍心有余悸,门口道路成了一条河,洪水涌入店里,粮油、调料全泡了。“天塌了!”王璐荣懵了,这个难,怕是过不去了!就在这时,省建社区志愿者芦伊萍带人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帮助她把所有泡水粮油、调料清理、晒干,把损失降到最少。“外包装都泡烂了,只能一瓶一罐的往外搬呐。他们的脸上,早已分不清哪些是雨水,哪些是汗水。”

  不仅如此,市场不但免了她3个月房租,还补助了5000块钱!社区主任郭森时不时电话了解情况,问她还有啥困难。 “多亏有他们!”王璐荣说着笑着,不知从何时起,眼泪划过了脸庞。近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再次袭来,王璐荣应对难关已有了经验:备足货源,保障供应,还随时准备给封闭在家的邻里送货到家…… 看着日益红火的生意,“粮油西施”王璐荣脸上挂满了笑容:“暖心!真情帮扶真暖心!”

  “在城里也能赶集了!”听说贵州遵义市区的“周末市集”大受欢迎,周六一大早,记者跟着水果摊主莫有民出摊了。

  “不远,五六分钟就到。”老莫拉上一大车水果奔了集市,展眼便看见了“遵义市电厂社区周末市集”条幅。

  管市场的同志介绍,电厂社区是遵义市红花岗区的一个老旧厂矿社区,灵活就业人员多,附近又没有大的集贸市场,社区就想搞个“周末市集”。正好社区里有块近万平方米的闲置土地,上级批准后,党员志愿者干了一个多月,终于赶在节前收拾出来了。元旦后,能容纳400多个摊位的集市正式开业。

  时至正午,来赶集的人慢慢地多,老莫的水果也卖得红火。“生意比想的好!”莫有民说,“草莓、车厘子、金橘……基本都卖完了。周末赶集,平时串巷,一个月收入过万元。”

  64岁的朱贵枢边挑草莓边说:“今天小孙女来,她最爱吃这个!在家门口赶集,省心省力,这里比商场便宜两三成。”还有野菜、草药、石磨豆腐这些老遵义眼里的“稀罕货”,买回去娃娃见了都喜欢!

  一旁的摊主王治东是莫有民的老街坊。50岁出头的他,平时打打零工。听说摊位免费,他就开摩托车趸了两箱蔬菜来卖。没啥经验,一上午才赚了200块,看得出,老王有些心急。

  热心肠的老莫对老王现场“指导”:“进货渠道要选准,推荐你去贵阳农产品物流园。下次我带你去!”

  “大姐,你给帮忙改一下拉链,顺便把呢子大衣也熨一熨呗。”冬日暖阳,一位女士款款走进三和干洗店。

  “没问题,你三天后来取吧!”店主鄢细珍放下缝纫机上的活,双手接过衣裳仔细打量。

  这家坐落在辛亥革命博物馆东侧的三和干洗店,已经开了20多年了。今年59岁的鄢细珍说,做生意,讲究天和、地和、人和。干洗店能在武汉中心城区开到今天,全靠街坊、社区和政府的照顾与帮衬。

  2017年,武汉开展干洗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引导干洗经营单位淘汰开启式干洗机。“我家这台全封闭式干洗机就是当时更新的,政府补贴了2万元呢,自己只掏了1万多元。”鄢细珍指着洁净的机器说。

  30平方米的小店,除开洗衣材料,房租是成本的重头。新冠肺炎疫情突袭武汉,干洗店一下子没了生意。鄢细珍急得茶饭不思。

  “一天,武昌区的工作人员给我打电话说,按照政策,可以减免6个月的房租。”她深深舒了一口气,干洗店又活了过来。

  2021年8月,因为疫情,干洗店又免交2个月房租。“一前一后,算起来有12800元呢。”鄢细珍感激不已。

  “为方便居民,也为扩大三和的潜在顾客,社区特地将干洗店作为一处便民服务点,发了一块牌子。”长湖北村社区干事詹细香介绍,鄢细珍在免费为居民缝缝补补的学雷锋服务活动中,积攒了很好的口碑与人气。

  詹细香说,社区是老房子,没有物业。不管是店里电线老化要改线,还是下水道堵塞要疏通,只要跟社区一反应,他们都火速响应。社区能解决的,即刻解决。需要寻求街道支持的,他们迅速上报争取。

  干洗水洗、皮服保养、缝纫缝补、定做窗帘、衣服染色……鄢细珍在这30平方米的干洗店,拓展出来一方天地。“现在,店里有很多回头客,光是会员都有1000多位。就在前几天,还有一个老顾客从黄陂区把衣服邮过来让我改呢!”鄢细珍满脸欣慰地说。

  气温零下10℃,天空刚擦黑,位于山西大学城附近的一条小路上,70来家小吃摊不约而同“集合”在一起。

  “老妹儿,今天吃点啥?”2米多长的烧烤车前,围着七八位客人,哈尔滨姑娘李金湘来山西晋中12年了,东北口音一点没变。“滋滋滋”,烤串在她手里翻动着,散出了油香。

  “没证照、没固定摊位。为了占个好地方,经常和其他摊主吵来吵去。一听城管,心里就发毛。”回想起以前的日子,李金湘至今还后怕。

  在当地,像李金湘这样的流动摊贩有3000多位。 “摊贩扎堆的地方,就是群众有需求的地方。”晋中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史锋感慨,“我们给流动摊贩‘订制’专属的便民市场,让他们名正言顺地搞经营。”

  精细化管理,并不容易,选址便是大问题。城市管理局想了一个新招:让摊主们推选出代表,再请摊主带着,满城转悠,寻找心仪的场地。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李金湘就是“代表”之一。

  “这样的感觉太好了!我们商户有‘发言权’了,自己找的地方肯定满意。”李金湘第一时间报了名,租下了一个大约12平方米的摊位,一个月只要180元,比自己租店面,便宜好几千块钱。

  没过一年,李金湘的第二家烧烤摊又在夜市出现。“体检、办理健康证明、发放经营卡……我们只要准备好资料,一次都不用跑,你看,我们都是持证上岗!”

  老话讲,“一步差三市”,位置是大家最在意的事,“很公平,大家抓阄选摊位,一切流程都公开透明!”李金湘说。

  “环境好了,我和‘左邻右舍’都处成了朋友,还建立了一个微信群。”最近,她在群里听说政府还要在市中心建20处廉价便民市场,水气热一应俱全。“我还想再租一个呢。”李金湘说。

  “照照照!”撂下电话,付小平乐开了花,“先不跟你聊了,我得赶紧装货,170斤呢!今年最大的一单。”合肥话里,“照”是“行”的意思。

  站上凳子,付小平麻利地从墙上取货,一边嘟囔着,“香肠、咸鸭、腊肉、鸭脚包……我就说嘛,合肥人没有腊味也能叫年?”

  这家小店在合肥市庐阳区四湾菜市,老合肥最“聚”烟火气的地方。以前,“四湾”热闹,却也杂乱,早晚高峰,想找个下脚的地儿都难。眼下,一场“大改造”正在进行。

  “也改!不花钱!你只管做你的生意,剩下的交给我们,保证给你修得‘排排场场’的!”负责改造的庐阳文旅集团副总经理张晖说。

  “没问题!”张晖爽快答应,在保持整体风格协调的基础上,庐阳区早已考虑,不同商户有个性化需求,可以提供合理的“订制化”服务。

  “果然排场!你看这个展示台,全铝合金,用料多扎实,我早都想找人打一个了,等两天腊味往上一摆,香味直往鼻子钻,顾客能不进来看看?”付小平一算,这一笔3000多块钱省下来了。

  “黄大妈水饺”“雷家绿豆圆”……一个个合肥人心中的“老店”焕然一新。四湾菜市整洁留下了,烟火气也留住了。

  徽风皖韵显现,这里即将改造完成。在付小平眼里,“以往都占道经营,人擦着摊位走,别说进消防车了,现在可安心多了”。

  “疫情之后,我们挨个上门了解商户的困难,对接优惠政策,只要提供营业执照,就能贷几万元,利息很低。”逍遥津街道拱辰社区党委书记张健说。

  “你瞅瞅!我们群有214人了。”说起“劳动里社区商户”群,沈阳市铁西区齐贤北街昊宇广驰汽修店老板李维哲来了精神。

  说起群里故事,李维哲滔滔不绝:鸭货店的丽姐消毒柜转让没门路,群里一发,很快找到买主。新开的火锅店缺人手,一招呼,第二天就有人来面试。顾客老李聊起准备开个快餐店,又不太熟悉政策。李维哲拿起手机一问,“群友”立马回应,全流程指导。上传身份证、承诺书,不到一个小时,营业执照在网上就通过了申请,小餐饮经营许可证等手续也很快办齐……

  “说起这个群,还得感谢小于。”李维哲说的“小于”是铁西区劳动里社区书记于洋。两年前,为防控疫情,她一户一户上门,把大家拉进新创建的“劳动里社区商户”群。

  “那时,商户们都急得‘火上房’。”于洋说,体温枪、消毒水价格高,还断货。看到群里的求助信息,她立马把药房拉进来。很快,大家用优惠的价格,团购到物资。

  “没想到,过了那阵,小群越来越活跃了。”于洋发现,群里聊得最多的是经营诀窍。一次,有商户在群里问,如何享受税收优惠?可群里谁也说不清楚。于洋干脆把税务所的工作人员拉进群里,点对点答疑,“不少商户整明白后,都办理了税费减免业务。效果还真不错。”她顺势在群里开设了“小课堂”。

  “小课堂只聊干货!”于洋说,上个月讲的是电信诈骗防范要点。让群里遇到网络诈骗的商户现身说法,分享防诈经验。

  看到大家有需求,于洋干脆把群升级。市场监管、税务、公安、行政执法等单位,都被一一请进群。小群更热闹了。

  发丝穿过左手指尖,右手拿起剪子,理发店女老板兼理发师李香明,开始了一次寻常而认真的发型“创作”。

  开在南宁市青秀区新竹小区一角的“李香明美发店”算是这里的“坐地户”。“20年前,她从百色来到南宁,靠经营这间“一人理发店”,一家在南宁扎下了根。

  前段时间,小区铺面对外进行竞标招租,李香明和其他租户忧心忡忡。“让大家感到暖心的是,在社区出面协调下,政府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租金减半,税收全免,水电费也有优惠。”

  “小区居住着6800多人,一定留住这些小区的烟火气,方便群众。”新竹社区党委书记覃毓宁告诉记者,“近年来,社区鼓励开设早餐店、理发店、裁缝店等,政策上都给予优惠。”

  开店久了,人与人之间,多了温情。“很多顾客都是老熟人,有的来理发还带上几个水果、两个粽子,就像走亲戚。有时遇到困难还找他们。”李香明一脸幸福地说,“这也是我舍不得离开的原因。”

  “小李技术好,人热情,理发也便宜。”林阿姨搬离新竹小区5年了,仍回来理发,并在“朋友圈”为理发店吆喝,还带着亲友来理发。

  “以前,推小车卖,到处转。现在,安心了!”坤姐打趣。55岁的坤姐和丈夫老刘,摆摊卖煎饼快二十年,入驻那恁夜市也两年多了。

  冬日的海南温暖如春。晚上八点,海岛西北部的儋州市那大镇,夜生活刚拉开序幕。烤生蚝、炸鱿鱼、煎面饼……混合着海岛咸湿的空气,香味撒遍街上的角落。

  “坤姐,来一套煎饼,不加生菜。”“好嘞,稍等。”一分钟,一套热乎乎的煎饼递到顾客手上。

  “我正为没地方摆摊发愁,一听到这里建夜市,就赶紧报名了。没想到,夜市比预想的还好,不仅不收水电费,还有人打扫卫生哩!”坤姐说。

  夜生活丰富,是儋州的特点。每日傍晚,这条200多米长的那恁路,人流熙熙,笑语喧喧,“美食+娱乐+休闲+购物+旅游”,丰富了居民的生活,也带动了就业。

  “现在这个夜市好啊!在闹市区,吃什么都很方便。有外地朋友来了,带着吃新英炒粉、儋州米烂……不用到处跑,还干净,直接一网打尽。”夜市的常客小符说。

  夜市的人气,让坤姐煎饼销量直接翻番。不过,坤姐感到最舒畅的还是这里的管理。“很公平!每三个月所有摊主抽签一次,根据结果决定位置。疫情期间,还给我们减免两个月的费用。”

  如何让小摊主更安心?夜市负责人肖伟介绍:“我们一直在做引流宣传,正准备引入合作商家,不定期推出消费优惠活动,圈住人气。”儋州还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奖补夜间消费经营企业,扶持品牌餐饮、24小时实体书店、24小时便利店……

  晚上十点,坤姐摊前围满顾客,不时传来“支付宝到账13元”“微信支付到账15元”的语音提示。

  冬日的银川,暮色渐浓,华灯初放。在金凤区福州北街与友爱巷交叉路口,8平方米的便民果蔬车里,店主穆小丽打开手机,粗粗盘了一下当天的进账,脸上泛起笑意。

  穆小丽是甘肃人,来银川12年了。这些年,靠路边摆零摊维持生计,很多街巷都曾是她的“流动据点”。

  2019年,银川市打造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统一开放一批摆摊设点区域,交由企业市场化运作。很快,街头巷尾、社区门口,一辆辆长4米、宽2米的绿皮果蔬车陆续“安营扎寨”。“摆了这么多年路边摊,终于有个固定点了。”签下租用协议那一刻,穆小丽心里就俩字:踏实!

  政府早有安排:穆小丽不用投本钱,每个月以底薪加销售提成的方式参与经营。就这样,穆小丽以“零投入”当上了店长。其间,相关企业专门派人教她如何摆放水果、包装促销,不同品相不同价格,穆小丽第一次感到做生意的讲究。

  几个月后,小店销售逐渐稳定,穆小丽开始自己进货卖货,还把水果种类扩大到近30种,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卖2000多元。“一年下来,细账没算过,但一家7口的生活花销和3个娃娃念书,都靠这不起眼的水果摊。”穆小丽说。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企业给予小店租金减免。政府也来帮一把,有关部门协调种植基地统一配送果蔬,鼓励便民果蔬车开进居民小区,穆小丽也成为保供一员:“多亏大家关照,还帮着办通行证,我们的生意没受太大影响。”

  从游离于城市边缘到融入城市肌体,穆小丽不仅买卖越做越好,还收获了生活的自信。

  北京飘着雪花,老李的自行车突然趴窝了!没辙,火急火燎直奔“大方”,“有卖气门芯吗?”

  “大方”百货商店并不大,100多平方米,在东城区前门街道台基厂十字路口,风格与42年前新开张时一样。上午十点刚过,“早高峰”到了,分外热络。“瞧!东西又全又好,服务特别暖心!蒸馒头的屉布、刷锅的炊帚、现砸的床单……”老顾客黄丽清熟稔一切,看着店员忙碌,热心当起导购。

  算是京城独一份——22名员工平均年龄近65岁,家中没有负担,退了休继续返聘。“别看我们年龄大,可卖的都是好东西,这盒老品牌护肤脂不到6块钱,好用着呢!”69岁的经理薛红说,薄利多销,服务老顾客,大伙就图心情舒畅。

  微利经营,经不住风浪。一遇新冠肺炎疫情,年龄大的顾客出门少了,生意受到影响。正当薛红为难时,接到了税务部门的减税短信。“增值税从3%降到1%。2020年少缴1万多元,2021年少缴1.3万元,省下了几个人一月的工资!”

  前些日子,一场大风,刮来了烦恼。“大方”广告牌太旧,字被刮掉了,大伙儿修了两次,不成。找广告公司,一问,得两三万块钱。不久,街道找上了门。很快,免费安了新广告牌,还帮着翻修了屋顶。算了一笔账,省了十多万元。

  精准呵护,让“大方”没有后顾之忧。“尽管年龄大了,我们还在想新招。”薛红坦言,通过疫情的“倒逼”,“大方”发现老顾客也有网购需求。但,物流不熟悉,怎么办?

  负责片区的快递小哥小李,抢先找到薛红,拍着胸脯保证:“每单给‘大方’便宜两块钱。”其他小哥听说后,也争着来“送优惠”。两年来,“大方”的线上销售,每月都有上百单。

  “来了您呐!快进来暖暖!”“刘大妈!今儿个可早呀……”天刚麻麻亮,张海威就忙着在店门口招呼主顾。

  他身后,红色门脸的小店坐落在北京市东城区的一个十字巷口,被赵府街、王佐胡同、张旺胡同簇拥着。门楣上悬着招牌:“街坊铺”。一进门是生活超市,蔬菜瓜果、鲜肉粮油,应有尽有;超市左手设了理发间,缝补扦边、修鞋配钥匙,也能在这儿“一站解决”……

  “咱这就俩字:方便!要没政府引路子、给政策、手把手帮,真做不了。”张海威乐呵呵地说。

  2020年夏天,在东城摆了20来年菜摊的他琢磨着把生意做大。正巧,赵府街空出间商铺,安定门街道办考察一番后,找上了他。但提出光卖菜不够,得奔新目标去,叫“便民服务综合体”。

  “寸土寸金的老胡同,离钟鼓楼、什刹海都很近。为什么不开家网红店之类的?就为了居民们生活更便利,不出胡同就能买米买菜、修修补补。”安定门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主任魏铁勇告诉他。

  也是,“街坊铺”就这样开张了!为了铺面的租金,街道、商委一起出面,和商铺所有方前前后后谈了好几轮,最后,租金比市价低了一半多。“街道对我提了要求:得保证货品又好又便宜,让利给街坊。那还用说!咱也有点情怀不是。”

  有情怀的小店,每天从早6点到晚10点守候着街坊们,很快聚起了人气。政府还把这里纳入老年卡刷卡范围,让老人们消费更实惠。

  “来两瓶芝麻酱,再来一桶二八酱(按花生、芝麻2:8调制的混合麻酱)!”家住恭俭胡同的郭大爷直奔麻酱、咸菜窗口。“看这小萝卜,水灵!”刘大妈已经采购齐全。“以前买个菜,得坐公交车去一公里开外的大商超,现在抬脚就到。”

  看着街坊们的笑模样,张海威乐得直搓手。“这不,才开了一年多,我就在其他地界有‘连锁店’啦!”

  新年到了,街道办前不久又上门来。“他们总来问有啥难事,还辅导政策,我都背下来啦——东城区有‘奖、减、缓、贷、补’五路组合拳,专帮企业过难关,我这样的小本经营也有份!这还有啥说的?当然铆足劲儿好好干了!”他笑着转头,去搀扶在便民餐饮区吃完早餐起身的老人。工作服后背上,“您的好邻居”五个字微微泛着暖光。

  锅盖一揭开,随着热腾腾的蒸汽,生煎包的焦香味扑面而来。等在店门口的老顾客高声叫道:“唐八仙,来10个包子!”

  “好嘞,这是刚煎出来的包子,色香味美!”店老板“唐八仙”熟练地用铁铲翻起几个黄澄澄的生煎包。

  唐春洪今年76岁了,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泗安镇菜场边新开了家“唐八仙包子店”,当地老熟人都喊他“唐八仙”。

  只个把小时,十几锅包子被一抢而光。包子怎么卖得这么俏?按他的说法:“肉是包子心,人要有良心。”

  “我3岁得了小儿麻痹,不能干重活。在政府支持下,开了包子店,生意一天比一天火爆。”“唐八仙”乐呵呵地说。

  顾客多了,“唐八仙”也有烦恼。“前段时间疫情,招不到小工,我急得直跺脚。多亏了镇里考虑周到,安排几位志愿者来帮忙,他们每天从清晨忙到中午,一下子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留工稳岗、补贴福利、金融扶持……享受到看得见的政策,“唐八仙”感叹,这暖心也实在!店里领到了政府发放的1000元补助金,外地员工还领到了“就地过年大礼包”。

  不久前,店里的两名小工因一次性补缴社保费用,急需16万元,他就找到当地农行。“对方很支持,没几天,贷款就放下来了,利率很优惠。”

  最近,“唐八仙”带着徒弟准备新开一家店,刚租好门面,泗安镇民政办主任、残联理事长李兵太就上门来了。“从营业执照到健康证,都帮我包圆了,不用一点心。”“唐八仙”说,残联就像是“娘家人”,店开在哪儿,服务就跟到哪儿,“还给了3000元的创业补助金呢!”

  冬夜,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华灯初上。“叮叮叮,当当当……”手工艺区的孟璐璐皮雕工作室里,女老板孟璐璐正在聚精会神地用尼龙锤敲打着手中的皮具。

  不足十平方米的工作室里,摆放着用牛皮手工雕刻的上百种作品,展现着新疆最古老最醇美的皮具文化,引来不少顾客驻足询价。

  在国际大巴扎已经小有名气的孟璐璐,曾走过一段艰辛创业路。大学毕业三年后,她辞职成立了皮雕工作室。头几年,生意清淡。2021年“五一”,她带着自己的皮雕产品从乌鲁木齐七坊街来到国际大巴扎。

  “社区和大巴扎景区为我们免费提供工作室,办理营业执照也是一路开绿灯,还为我们搭建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小店一下就火了起来。”孟璐璐一边招揽客人,一边跟记者聊着。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政府适时推出了减税降费、融资贷款系列政策。“这些政策,真是一场及时雨。”孟璐璐对记者说,去年,单单个人所得税就退了8000多元,大巴扎还为店面免了房租。为了让她这样的小店主产品卖得好,政府推出文惠卡,消费者充值100元,政府补贴100元。这些,都让孟璐璐的皮雕工作室得到实惠。

  孟璐璐继续掰着指头讲述政府的各项扶持:在文旅部门支持下,她带着皮雕产品参加了亚欧博览会、深圳文博会、上海进博会;受邀参加苏州工美扶贫带头人培训、对口援疆19省市非遗展……

  从实体销售到网络销售,从批量生产到个性定制,从入不敷出到供不应求,孟璐璐的生意越来越好。“我就是一面窗,会有慢慢的变多的人,通过我的作品感受这个世界是多么精彩。我要让作品融入当地文化,融入当代人生活,让更多人了解新疆、爱上新疆!”孟璐璐自信满满。

  “刚来上海时,就在弄堂口摆个铺子,邻居们拿来什么就修什么,鞋、包、洋伞,大大小小都修。”小皮匠说,“后来,在陕西路有了半间门面,和卖服装的小店合作的。说是合作,实际上的意思就是给人家帮帮忙,人家给我留个两平方米。来陕西路买衣服的客人多,顺便就把鞋子拿来修,生意好得很。”

  “小皮匠”名叫花俊杰。在上海静安区镇宁路菜市场二楼的摊位上,他正安坐小板凳,戴着口罩,微眯着眼,修补一只黑色女式皮鞋的后跟。只见他手指翻飞,一边说着话,手中动作不停。

  花俊杰是扬州人,来上海33年了。能讲一口地道的上海话。经他手修好的鞋,数也数不清。

  “在陕西路的辰光最长,快20年。去年,服装店改造,另找门面租金贵,镇宁路菜市场主动邀请我来,我就搬来这里‘安营扎寨’了。”说着,他抬起头。才一会儿工夫,手中那只“病恹恹”的鞋已经变挺括了。

  “铺子搬来菜市场,很多老客人也跟来了。因为信任我,觉得我做得讲究。”花俊杰有些得意,“年头最久的客人,找我修鞋20多年,一家老小的鞋都是我修。最远的客人在乌鲁木齐,以前弄堂的老客,专门寄来修。现在菜场周边商务楼的白领,好些也寻过来修鞋。”

  “老百姓的生活离不开‘买汰烧’,也少不了‘小修小补’。”负责镇宁路菜市场运营的是上海东亚食品储运经营有限公司,公司副总经理张勇军说,去年,菜市场改造时征求居民意见,大家提出,希望把日常修修补补的功能“补”起来。带着居民的需求单,菜市场邀请“小皮匠”“小裁缝”们入驻,一楼还引进了咖啡店、煎饼摊。

  “修了这么多年鞋,现在就是图个开心。”花俊杰说,“政府支持小店小摊,菜市场给我们租金优惠了不少,没什么压力。早上七八点出摊,晚上六点半收摊,能把大家拿来的东西修修好,就高兴了。”他的眼睛闪过笑。